[大埔动态] 大埔大东镇是全市最早成为中央苏区的地方

[复制链接]
查看268 | 回复0 | 2022-10-19 14: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xr.jpg
美丽的大东镇一角(大东镇政府供图)

●廖金龙 廖练堂
大埔县大东镇旧称“大产”,又称“大塘头”,地处闽粤交界的深山区,层峦叠嶂,曲折盘旋。东北与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相邻;南邻本省饶平县;西北与本县枫朗、百侯、西河三镇交错相依。自古以来,它是闽粤边重要的关卡,或曰交通枢纽。大东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长时期里,是闽粤边尤其是梅州重要的战略单位之一,是大埔革命发生发展的极其重要地方,是梅州市最早成为中央苏区的地方。

最早开展边省边县的革命斗争
大东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乡镇。最早的革命运动,是从大革命首次国共两党合作东征开始的。1925年3月,大埔籍人郭栋材在广州,受命为东征先遣队成员,东征军占领汕头后,即受时任东江组织主任周恩来的委派,到大埔开展活动。他以特派员身份,先后到了茶阳、大东、高陂、百侯、枫朗等镇,发动成立了早期的工会和农会组织。后来,毛泽东主持的第六期广州农讲所毕业的学员、农运特派员朱积垒,1926年回到闽粤边的平和、长乐,亦同时到了大东,大力宣传和组织农民运动。大东的农民群众都积极参与,1928年2月至3月,更是投入朱积垒领导的著名的“平和暴动”。据革命前辈罗明、温仰春、杨永松、肖光等的回忆,当年大东镇大塘头周边附近十几个乡村就有二十多名农民群众参加。他们是早期大埔大东革命武装斗争的先躯,建立了最早的中共党的支部和农会农军组织——“铁血团”。

大东镇大产、大塘头等附近村落,曾是土地革命早期中共大埔县委机关及其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常驻地。1928年2月至8月,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高陂暴动后曾转战至此。1928年5月,高陂百侯暴动后,为避敌锋芒,十五团在县委率领下,转移到大东、双溪一带活动。据记载,县委就驻在大东镇的樟树潭村,并在那里召开会议,分析敌情,决定将十五团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突围渡过韩江,到埔西去,在梅埔丰边的明山嶂地区开辟新的据点;另一部分则留埔东,在饶和埔边坚持与敌周旋,开展斗争。这一部分党和武装组织,与饶平、平和两县的党和武装组织,先后联合成立了中共饶大特委和中共闽粤边委,开辟了最早的饶和埔边红色交通与革命斗争。在这一斗争中,大东成为重要的革命活动中心,进而由临时的渐进为固定的,边县交通四通八达,因而引起中共闽西特委和中共东江特委的重视。1929年4月初,中共东江特委为加强饶和埔边县党的领导,特别是组派东委黄炎、李坚真、邱宗海等组成的工作组到大东来,三个月后即在大东的大塘头成立了最早的饶和埔中心县委,黄炎仍为东委巡视员,邱宗海任县委书记、李坚真任县委妇委书记,下设十一个区,先后成立了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在大东的下村大产则成立了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分田分地的运动。

最早划归中央苏区闽西特委
由于此地域属边省边县地形,呈“插花”地,闽西特委负责人张鼎丞等也常到大东来相互学习和交流斗争经验。据李坚真大姐回忆,从1929年下半年起,随着红四军下井冈、入闽的顺利推进,红四军第四纵队成立,扩红斗争、土地革命斗争直接与平和、大埔边境乡村连在一起,不可分割。后经中共闽西特委与中共东江特委商定,1930年1月饶和埔县苏区正式划归中共闽西特委领导,原大埔县大东地方至此正式成为中央苏区辖属范围。境内各区乡村及革命交通网站亦转入中央苏区所属。

1930年6月至8月,苏区中央局召开会议并发文通知要求,对此前没有经过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的各地苏维埃政府,必须通过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于是,经过筹备,1931年2月7日,饶和埔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又在大东镇大产下村丘氏宗祠召开,重新正式成立了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从此,饶和埔各边县区,包括大东地方,在边县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长达八年的持久的斗争。直至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闽粤边军政委员会及其率领的永和埔县委和红三团、红八团、红九团各部队都坚持战斗在饶和埔诏边,直至全面抗战爆发,参加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

饶和埔诏四县边区,包括大东镇地方,成为土地革命红旗不倒的地方。至今,大东镇许多村庄农户都留下不少当年的革命遗迹。

坚持革命,历史贡献重大
进入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织充分利用大东地处边省边县的区位特点,通过加强领导,真正把大东的闽粤边和边县的交通枢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先是在平和长乐地区至大埔大东一线建立了巩固的来往闽粤边的各级交通联络站;接着经请示中共中央南方局批准,建立了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电台和中共南委电台。电台从重庆、桂林八路军办事处,长途跋涉运至梅县,迁往大埔,运到埔东,在西坑村枇杷树的丘氏宗祠,经过测试后,再运抵到达长乐。中共闽西南特委和中共南委电台的建立,为党中央领导指导南方七省五特委地下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电台问题成为当年撤退的大问题,这时又是大东镇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才得以使电台和工作人员平安渡过难关。那时电台人员二三十人长时间住在西坑枇杷树下村,为保护电台,军民同甘共苦,艰苦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电台是战争年代我党我军重要的通信工具。此后,作为边区党的电台,也有过几次较大的进出搬迁,都曾进出驻大东,其中较大规模的是1945年2月13日,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成立后建立电台;1945年11月5日,电台从长乐内迁到闽粤赣中心县委驻地梅县三乡黄泥坑;1945年11月,中共闽粤边临委迁往永定县南溪乡老英子村;1947年4月,内迁大埔县鹞子石;1948年11月,闽粤赣边工委电台内迁光德上樟树村,在那里组建成立了领导闽粤赣三省边区的中共闽粤赣边党委和边纵部队。这几次都是与大东镇西坑枇杷树下村有着重大关系的。

大东镇风光秀美,随着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建设,交通改善了,山水越来越美丽了,大东已经成为旅游胜地。衷心期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东镇不断结出更丰富的硕果,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让红色大东更添光彩。
来源:梅州日报

看了大埔圈(DABU5.COM)才知道大埔每天发生这么多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大埔圈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