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埔 发表于 2022-9-14 23:23:11

川妹到大埔支教!为了他们更好地走出大山...

人生总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四川妹子杨蕙溪来说,支教是她坚定的选择。

“我期许遇到当年写信给我的孩子们,那些需要我们支教老师的孩子们。”2021年8月,杨蕙溪成为大埔县三河镇梓里学校的一名支教老师。“跨越山海,我从四川来到大埔山区支教,就是为了让这里更多的孩子更好地走出大山。”从四川成都到广东梅州,杨蕙溪在这里筑梦,也在这里逐梦。

“现在我不去找学生他们都会找我讨论学习”
“这是我们班学生的英语作业,你看这个同学就是非常认真完成的,其他科目也都很优秀……”杨蕙溪一边翻阅作业本,一边介绍起来。一间临时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杨蕙溪的教学书籍和教学工具。


经过前期准备和学习,杨蕙溪在授课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受访者供图

在暨南大学生活学习了4年的杨蕙溪算是半个广东人。广东,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但广东梅州大埔,对她而言,是一次全新的认识。

“来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课,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杨蕙溪只记得她和她的支教伙伴中途转了几次车,才到达大埔县三河镇梓里学校。即便作好了心理准备,杨蕙溪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大山里的蚊虫、语言不通、支教科目的选择……但杨蕙溪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大学期间曾经参加志愿者书信漂流活动,长期和一位山里的小朋友有信件往来,他在和我的最后一封来信中写道‘好希望能够有我这样的大学生成为他的老师’。”正是这句话,牵动着杨蕙溪的支教梦。

刚毕业的杨蕙溪回到四川成都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同时她还参加研究生考试。“如果一切按照原先计划进行,那我现在正在读研。”

然而,当她再次刷到了支教宣传视频的时候,她突然明白了人生的方向——参加支教。

了解招募信息,制作并投递简历,制定好计划,说服父母,通过网申、面试,培训,考核……从四川成都到广东梅州,辗转数千里,杨蕙溪准备在大埔圆她的支教梦。

自小爱画画略懂音乐的她,身上带着些许艺术气息。

“当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成为美术老师,将自己积累的画画技巧传授给孩子们。”让杨蕙溪没想到的是,经过调整安排,自己成了学校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老师。

“你说没点忧虑是不可能的,怕自己教不好。”杨蕙溪笑言,自己曾经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的教学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我是不会让这个梦实现的。”

教学任务的转变,并没有打乱杨蕙溪的支教生活。从备课到授课,她不断开启自我加压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初步了解,在之前的支教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边学边教,杨蕙溪虚心听取有经验的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参加大埔县初中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我,通过了初中英语教资专业课考试。

这一切的努力,只为让学生学有所成。在这一年,杨蕙溪所教授的八年级在全县英语统一考核中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现在我不去找学生,他们都会来找我讨论学习。”说到这,杨蕙溪开心地笑了。

“我在记录支教生活也在记录孩子们的成长”
“从四川来到广东,父母不担心吗?”

“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我都是报喜不报忧。”

每周和父母视频通话,杨蕙溪的脸上始终充满微笑。相比生活上的挫折,杨蕙溪更愿意分享她的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和喜悦。

杨蕙溪215G的网盘里存着4万多张照片。这里面有她和学生之间许许多多的记忆。随便选取一张照片,杨蕙溪总能说出照片背后的故事。

翻阅这些照片,大都是随手拍摄。带孩子们参加社区调研活动和各种比赛以及上课的照片居多,为了保存这份回忆,杨蕙溪特地开了网盘会员,“我在记录支教生活,也在记录孩子们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杨蕙溪很关注孩子们的综合发展和心理健康。

杨蕙溪表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面对山区孩子闭塞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苦恼,杨蕙溪一直在寻找更多的方式,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打开通往他们心中的门。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开拓眼界,杨蕙溪在寒假期间报名了美丽中国·哔哩哔哩梦想导师项目,成功对接到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并开展“不打烊”电台和“不落幕”剧场视频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华盛顿大学在校优秀大学生通过电台、Vlog等方式,给梓里学校的孩子们开展课程活动。电台组一共12期,视频组10期。”杨蕙溪介绍,孩子们通过活动增长了很多见识,变得更愿意沟通,敞开心扉交流。

与此同时,杨蕙溪结合自己在大学学习的日语知识,与团队老师共同组建日语兴趣班。除九年级外,学校参加日语兴趣班人数约41%,到课率为100%。

“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会介绍日本文字的渊源历史,并联系我国的古代文化、汉字等,让学生了解到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加深了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杨蕙溪表示,兴趣班的学生与平时授课的学生高度重合,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也是我的老师”
或许是因为爱笑,初来学校支教的杨蕙溪很快就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为了树立起自己的老师形象,杨蕙溪还特意换了个发型。“要让自己显得成熟一点。”说到这,杨蕙溪自己也笑了。

大埔县三河镇梓里学校的学生生源广,除了本镇的学生外,亦有不少来自周边乡镇。对于杨蕙溪来说,家访是一大难题。“距离远,而且语言不通。”

在杨蕙溪看来,家访是一件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可以了解到孩子们在家里是怎样的,结合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更好引导他们成长。”杨蕙溪说。

面对语言不通,杨蕙溪最初只能请学生当翻译。“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里,他们大都不会听和讲普通话,所以还是需要翻译的。”

几次下来,杨蕙溪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于是在休息之余便开始学起客家话。从学生名字到日常生活用语,她坚持每天学习,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食茶”“加油”……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杨蕙溪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客家话学习成果。“不懂的我就去问学生,她们也乐意教我。当我用客家话跟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他们会很惊讶。”

事实上,杨蕙溪更想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学习没有尽头。她自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今,杨蕙溪基本完成了对班里每个同学的家访记录,也更深入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她说,并不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拔尖,但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在杨蕙溪教授的班级中,一个男生因为家庭原因性格有些叛逆,曾在课堂上当着杨蕙溪的面撕掉本子。“那时候我是很懵的,也很生气,但马上让自己冷静下来,先让他把撕掉的本子捡起来。”

随后,杨蕙溪多方了解该名学生的情况,并主动找他谈心,让他逐渐打开心扉。“他跟我说,自己想通过那样的方式表现自己。我直接跟他说,表现自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学习成绩好、擅长体育项目等。后面,我发现他也在一点点改变。”

改变的,有杨蕙溪带的学生,还有她自己。杨蕙溪表示,自己是支教老师,也是学生,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杨蕙溪的支教生活在这里还在继续。“结束后,我还是会继续学习,做更好的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妹到大埔支教!为了他们更好地走出大山...